以“雙博”之約繪就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新派融媒體評論員 孫瑞榮
金秋時節的濰坊,迎來了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薯業博覽會、第三屆濰坊國際食品農產品博覽會的盛大啟幕。這不僅是全球農食產業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更是濰坊以展會為媒,加強交流互鑒、推進合作共贏的生動實踐,旨在為廣大食品農產品企業搭建展覽展示、開放合作的平臺,推動我國薯類產品及山東好品、濰坊農品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
濰坊農耕文明源遠流長,是中國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素有“中國農業看山東,山東農業看濰坊”的美譽。濰坊成為“雙博會”舉辦地,源于其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居山東首位的堅實基礎,更得益于蔬菜、農機等五個千億級全產業鏈的成熟構建。從大蔥、生姜出口量全國第一,到1480家涉農產品出口企業年出口額連續4年突破200億元,這些數據印證了濰坊農業“既接天線又接地氣”的發展特質,既能領跑國內產業標準,又能深度融入全球供應鏈。“雙博會”的舉辦,更是讓濰坊成為觀察中國農業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窗口。
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從育種技術到加工裝備,本次“雙博會”全方位呈現全產業鏈的科技突破。智能農機、AI大數據、無人機等高精尖產品悉數亮相,讓“從種子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生態清晰可見。這背后,是濰坊農業科技實力的深厚積淀,自主研發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7項全產業鏈蔬菜標準填補國內空白。正是這種科技深耕,讓展會的技術展示既有“高度”更有“根基”。
一場展會的能級,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產業實力。近年來,濰坊開放格局日益擴大,接連舉辦世界級高規格展會,經貿網絡輻射世界218個國家和地區。本次“雙博會”,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余家企業參展,展會創新打造的“前展后廠”場景,依托農業服務貿易全球商通中心等高端平臺,讓展品直接對接生產基地,讓訂單延伸至全球市場,實現了“展會握手”到“產業鏈共贏”的深度轉化。這種“濰鏈世界·農食全球”的開放實踐,必將推動濰坊農業從“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向“開放水平越來越高”邁進,為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注入新的動力活力。
誠邀天下客,共繪新藍圖。濰坊將以舉辦“雙博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交流、分享經驗、深化合作,攜手推動全球薯業繁榮發展、賦能全球糧食安全水平提升,在這片熱土上結出更多合作之果、發展之果、共贏之果。
編輯:陳曉芳 張興紅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