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要十不準”是“實”與“虛”的較量
□新派特約評論員 劉志偉
近日,2025濰坊市企業家大會召開,知名媒體人王陽在采訪后發布視頻,稱贊濰坊市委、市政府在會上作出的鄭重承諾——“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十要十不準”具體舉措句句說進企業家心坎。
濰坊上下以“扛事、實在”的作風,將政策承諾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大白話”,真正把企業家當作城市的寶貴財富。
“成就企業家的夢想就是成就濰坊的發展”。濰坊用實踐證明:營商環境的競爭,本質是“實”與“虛”的較量,唯有真抓實干,才能構建起政企間牢固的“事業合伙人”關系。
政策話語“去虛向實”,讓承諾可見可感
濰坊深知,含糊的政策等于空頭支票。因此,政府將惠企承諾從“文件語”轉化為“家常話”,用最質樸的表達斬斷“模糊空間”,展現務實擔當。清晰明了的政策,背后是對企業需求的精準把握,企業家需要的不是華麗辭藻,而是清晰、可預期的行動指南。
政策的“實”更體現在制度閉環的構建。濰坊通過連續六年迭代營商環境方案、出臺專項條例填補立法空白、成立高規格領導小組統籌推進,以及建立21個部門聯動的聯席會議機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確保政策不空轉。
服務行動“由虛入實”,把難題逐個擊破
營商環境的溫度,最終要靠解決問題的力度來丈量。濰坊將“有求必應”具象為一個個解題場景,將“無事不擾”落實為一次次精準服務,讓“事業合伙人”的定位可觸可感。
在“親清發改會客廳”,政府干部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協調化工企業破解“項目獲批與原料指標互為前提”的困局,爭取容缺辦理;在高校對接現場,市級領導化身“紅娘”,促成孚日電機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助力小微企業實現年營收2億元躍升;在政務服務窗口,審批效率提升90%以上,依托的是“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體系的扎實運轉。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濰坊服務的“實”:不搞“大水漫灌”,專注“精準滴灌”,真正解決企業的急難愁盼。
“無事不擾”的底線同樣被牢牢堅守。市司法局將“首違不罰”事項擴展至749項,執法部門推行“柔性監管”,讓企業卸下包袱、專注發展。這種“有邊界的服務”,比無休止的“關懷”更顯真誠。
發展生態“化虛為實”,讓共贏行穩致遠
區域競爭的下半場,比拼的是滋養企業成長的生態厚度。濰坊跳出“短期優惠”思維,以“實”為核心構建營商生態,推動政企共贏從偶然走向必然。
這一生態的“實”,首先體現在公平正義的法治保障。市人大連續三年開展營商環境專題詢問,對9個部門整改情況進行打分,以剛性監督推動1361起涉企掛案積案清零;法院通過規范保全措施、打擊拒執行為,讓80.1億元執行款精準到位。當融資擔保助企融資突破303億元,當知識產權區塊鏈平臺為創新護航,企業自然愿意扎根成長、謀劃長遠。
更可貴的是,濰坊將對企業和企業家的尊重融入城市文化基因。人才公園中的企業家展板,向市民傳遞“城市英雄”的價值;“濰柴號”“歌爾號”公交車穿行街巷,訴說著企業與城市共生的故事。這種文化認同,與產業鏈協同、創新鏈賦能相互交織,讓“成就企業家的夢想”真正成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
濰坊以一系列“實”的舉措,回答了“如何構建新型政企關系”的時代命題。唯有以實干破除虛功,以真心換取信任,才能匯聚企業動能、成就城市未來。這,正是濰坊交出的最優答卷。
編輯:平小娜 王潔鈺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