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教練救人看“山東好人”的精神底色
□新派特約評論員 邊茹
近期,全運會賽場好戲連臺,活力四射的“大灣雞”、顏值與實力兼具的泳壇選手、剛柔并濟的太極表演者,都讓觀眾眼前一亮。而在跳水男子三米板半決賽上,山東教練李利杰飛身“救險”的畫面,格外讓人記掛。
比賽中,天津隊選手蘇家杰在完成高難度動作時突然失去平衡,身體不受控制地朝著池邊撞去。熟悉跳水項目的人都知道,一旦撞上堅硬的池邊,運動員不僅可能受傷,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山東籍教練李利杰像離弦之箭一般沖至池邊防護。最終運動員平安落入水中,有驚無險,但李利杰那毫不猶豫的身影,給這場驚險瞬間添上了溫暖的一筆。
事后,李利杰說:“別管是哪個隊,只要有危險我都要沖上去保護。”沒有華麗辭藻,卻透著一股子實在勁兒。
這短短幾秒的反應,是刻在骨子里的習慣。齊魯大地向來有崇德向善的傳統,從孔子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到身邊涌現的張軍橋、劉世瑜等好人模范,厚道待人、樂于助人早成了山東人的特質。用李利杰自己的話說,“換作任何教練都會這么做”,像他這樣的人,總能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把“行善”這件事落到實處。
在山東,這樣的善意從不少見。過去有焦裕祿、孔繁森這樣的時代楷模,如今身邊也有不少平凡崗位上的好心人。疫情期間,山東總是“缺啥給啥”,盡全力支援兄弟省份;有人遇到難處,山東人總愛“該出手時就出手”;答應別人的事,也一定“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事湊在一起,讓“厚道山東”成了大家對這片土地的印象。網友們夸李利杰,也連帶認可山東人的這份實在,正是因為這樣的善舉從來不是個例。
現在全運會的泳池已經恢復平靜,但李利杰飛身向前的身影,仍讓人難以忘懷。不管是在賽場還是日常生活里,像李利杰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沒想著當英雄,只是遇到事了,本能地伸出援手。這些小小的善意攢在一起,就成了讓人心里暖暖的力量。
其實文明進步不只是看經濟發展,更要看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一個地方的榮光,也不只是GDP,還有老百姓身上的精神勁兒。李利杰教練那奮不顧身的一躍,說到底就是一個山東漢子看到別人有難,下意識的反應。當善意成為本能,當互助成為常態,我們的社會將更加溫暖,我們的民族將更有力量!
編輯:平小娜 孫錦 李麗雪
一審:姜健 李敬友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