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在濰坊市寒亭區開元街道街巷里,從修補硌腳的石板路,到搭建家門口的“公益課堂”,再到健康義診走遍街巷……近年來,開元街道用“缺什么補什么”的務實態度,將一個個老舊“頑疾”變成治理創新“試驗田”,在升騰的人間煙火中,勾勒出基層治理與民生幸福同頻共振的鮮活圖景。

服務好了——居民有了“新體驗”
開元街道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需求,積極聯系轄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等共同參與,整合幼兒園、教育機構、銀行等10余類主體,創新打造書記有約、公益課堂、城市書房、健康小屋、微工坊等20余個便民服務平臺,提供居民就餐、兒童托管、健康義診、科普教育、矛盾調解等多樣化服務內容,累計服務群眾4.1萬余人次。從養老服務的專業升級到兒童成長的多維呵護,從兜底保障的精準發力到全民共治的活力激發,以全齡友好服務體系為橋梁,推動基層治理從“基礎供給”向“品質引領”跨越。

人心齊了——鄰里有了“新感情”
初冬時節,寒意漸起,但溫暖的氣息仍縈繞在大街小巷。開元街道各文化陣地熱鬧非凡,伴著一場場文化活動,居民們圍坐一起歡聲笑語,悄然沖破了樓宇間的隔閡。近年來,開元街道以傳統節日和群眾需求為抓手,累計策劃“有溫度、有互動、有共鳴”的系列文化活動140余場次,真正實現“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美好愿景。同時,堅持居民事居民議,打造鄰里議事場所,形成“紅色議事長廊”“沁心亭”“三官一律一室”等有特色的群眾身邊協商點,群策群力推動解決居民難題520余件,不僅讓傳統鄰里情煥發新生機,更讓“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暖故事不斷上演。

環境美了——小區有了“新氣象”
近年來,開元街道緊盯基礎設施“痛點”,針對住宅小區電動車“飛線充電”、違規停放等突出問題,在廣泛征集民意、守護安全前提下,在30余個居民小區安裝充電頭1400余個、充電樁60臺,建設充電車棚24處、集中充電區3處。同時,推動物業管理向品質深度邁進,聚焦小區地面道路、樓梯樓道、垃圾投放點、綠化帶等區域,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清理行動。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更實現了安全與便民的“雙管齊下”,讓老小區煥發新氣象。
如今的開元街道,居住環境提升了、業余生活豐富了,但更珍貴的是人心暖了、鄰里親了。居民們從“站著看”到“跟著干”,從“各掃門前雪”到“共護社區美”,用點滴行動詮釋著共建共治共享的深刻內涵。這里的變化印證了一個樸素道理:基層治理的良方,就藏在柴米油鹽的煙火氣里,藏在以心換心的為民情懷中。
新派融媒體記者:馬林峰/文圖
通訊員:孫培苑
編輯:劉小麗 祝超 韓鎮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