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今年以來,濰坊市坊子區九龍街道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個融入”,以書院建設為載體,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文化活動為抓手,探索構建“書院+N”工作模式,擦亮“多彩九龍 魅力穆村”文化品牌,精心構筑群眾“家門口”的文化生活圈,賦能新時代文明實踐,奮力打造坊子區“文化型”典范鎮街。

“書院+陣地”,傳遞百姓聲音
近日,一場火熱的百姓宣講比賽在穆村社區“悅穆”書院舉辦,17組參賽選手結合自身成長歷程和身邊典型事例,用真摯、昂揚的情感講述了逐夢之路上堅守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故事。這場比賽,正是九龍街道以“悅穆”書院為載體,聚力打造“全民參與、協同共建、成效共享”的文化供給體系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九龍街道以“悅穆”書院為陣地,創新百姓自我宣傳教育形式,通過組建“穆之光”“柳知春”“丁螢火”“濰波明”“楊風曦”“鄧龍宣”6支百姓宣講隊,引入“PK競爭機制”,常態化開展宣講活動。同時,充分將地方特色“龍文化”,融入宣傳工作,打造“龍脊筑夢”紅色講堂、“龍安法伴”普法分隊等特色宣傳品牌,創設“金牌宣講員”“龍鄉安全衛士”等獎勵機制,讓群眾從“被動接受者”到“宣傳參與者”,有效調動起群眾參與宣傳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書院+服務”,打造惠民高地
“村里來了醫療隊,給俺們現場查體,不用再跑醫院了,對老百姓來說十分方便。”穆村社區太公堂村74歲村民王女士說。
今年以來,九龍街道通過聯合社工站和各類志愿者團體,聚焦“一老一小”兩大群體,以“貼心零距離,暖心100%”的服務理念,打造“九龍情·夕陽紅”“關愛小龍人計劃”“鄰里互助,幸福有愛”“愛心義診,健康同行”等志愿服務品牌,累計舉辦各類服務項目共5大類40余場次,真正實現“幼有所教、老有所依”。
“書院+文化”,賡續悠久文脈
“九龍街道人杰地靈,文化底蘊豐富。能做一名家鄉文化的宣傳員,我感到十分驕傲!”穆村四村村民杜平聽說自己入選“草根宣傳大使”后激動地說。
九龍街道將“悅穆”書院作為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深度挖掘九龍澗源遠流長的“姜太公”文化,培育了10余位“草根宣傳大使”,業余宣講姜太公傳說、民風民俗,優秀家風民風,講好“九龍故事”。
九龍街道黨工委宣傳統戰委員王瑞萍表示,文化只有傳承才能歷久彌新。下步,九龍街道將深入踐行“書院+N”工作模式,進一步強化“悅穆”書院的文化載體功能,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拓展民風民俗表現形式,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文化產品。
新派融媒體記者:劉曉杰/文圖
編輯:劉小麗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