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初冬的午后,陽光為北海路與寶通東街交叉口東北角的花園披上一層暖金。信步而入,蜿蜒的石徑如徐徐展開的水墨長軸,將人引入古典意境與現代生活交融的綠色天地。這里是剛剛落成的九龍府共建花園,一處由城市道路綠化帶蛻變而來的“綠色城市會客廳”。

放眼望去,整座花園浸潤在濃郁的東方美學中。嶙峋的景石與蒼翠的植被相映成趣,宛若將一幅立體山水畫鋪陳于城市核心。挺拔的雪松勾勒出天際線,造型獨特的對節白蠟訴說著生命的堅韌,梧桐、海棠、紫藤正在醞釀著下一場花事。

這片占地5000平方米的綠地,不僅是一座園林,更是一件精心打造的藝術品。游步道如靈動的紐帶,將“城市會客廳”的開放包容與“共享吧臺”的溫馨愜意巧妙串聯。風雨亭與廊架下,斑駁的光影為市民提供駐足小憩的蔭蔽;沿徑設置的長長石凳,靜待過往行人慢下腳步,聆聽時光的細語。一方方石刻展示著金石之都的深厚底蘊,將趙明誠的金石風雅、劉墉的儒士風骨融入其中,讓市民在休憩間與歷史對話。

誰能想象,數月之前,這里還是一片植被茂密、只可遠觀的墻基綠化帶?它的華麗轉身,正是“政府主導+企業出資+技術賦能+全民共享”城市微更新模式的生動詮釋。為打破空間壁壘,市城管局統籌協調,市園林環衛服務中心專家團隊與社區、企業多方論證,讓科學設計與居民訴求在碰撞中融合。社會企業捐資建設,不僅投入真金白銀,更傾注了共建美好家園的責任擔當。

歷經精心打磨,這片城市邊角地被成功激活。松石造景展現著東方美學的永恒追求,水墨鋪裝延伸著文化想象,葉片形態的亭廊成為點睛之筆。這處共建花園不僅為城市顏值加分,更在城市肌理中播下了充滿活力的“綠色細胞”。

如今,這個全齡友好型空間已深深融入市民生活:清晨,這里有晨練者矯健的身影;午后,回蕩著老人們閑話家常的溫馨;傍晚,則充滿了孩子們嬉戲的歡聲笑語。它已悄然成為一處充滿生命力的社區核心。
九龍府共建花園的建設,不僅是一次城市空間的物理更新,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詩意表達。在這片被重新喚醒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城市未來的模樣——更綠色、更溫暖、更共融。
新派融媒體記者:周曉晴/文圖 肖雪/視頻
編輯:劉小麗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