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連日來,在濰坊市寒亭區朱里街道前埠下村的山東金色農田有限公司蚯蚓養殖基地,田間小路上貨車絡繹不絕,車斗里滿載著剛從地里清理出來的大姜秸稈,司機們裝卸麻利,臉上寫滿期待?!耙郧笆胀晟?,秸稈要么自己費力運走,要么擔心焚燒污染環境?,F在送到蚯蚓基地,省心又環保!”姜農王大姐的話,道出了許多農戶的心聲。

工人為蚯蚓投喂大姜秸稈。
王大姐的感慨背后藏著一套超實用的循環農業模式。近年來,朱里街道錨定綠色生態發展方向,立足轄區各村資源稟賦與產業實際,以“盤活閑置資產、激活生態價值”為抓手,在前埠下村引進蚯蚓養殖特色項目,用蚯蚓養殖消耗大姜秸稈等農業廢物,既能解決環保難題,又能產出優質有機肥和高蛋白蚯蚓,實現“變廢為寶”。
往年,生姜、玉米收獲后,大量秸稈如何處理一直是農戶的“頭疼事”。傳統露天焚燒不僅污染空氣,還易引發火災;隨意堆放則會導致腐爛滋生蚊蟲、污染土壤和水源。然而,在蚯蚓養殖基地,這些秸稈卻成了“香餑餑”。“過去我們需要四處尋找有機物料,如今發現農戶正為處理秸稈發愁,何不將秸稈轉化為蚯蚓的‘口糧’?”山東金色農田有限公司經理黃勝說,基地通過回收大姜秸稈,既降低了養殖成本,又幫農戶解決了環保難題,實現了雙贏。

黃勝養殖的蚯蚓。
“蚯蚓被譽為‘自然界的分解大師’,它們以秸稈、牛糞等廢棄物為食,通過消化酶將復雜有機物分解,排出富含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蚯蚓糞,這種優質有機肥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還能促進農作物生長。同時,蚯蚓本身富含蛋白質,是水產、畜禽飼料的重要原料?!秉S勝說。
“農業廢物→蚯蚓養殖→有機肥/蚯蚓產品→農業生產”,一條綠色循環鏈條由此形成。黃勝算了一筆賬:基地目前規模約200畝,日均消耗大姜秸稈20-30車,年產蚯蚓約60萬斤(鮮重)、有機肥3萬噸,年銷售額達6000萬元。即便小規模農戶利用10平方米空間養殖,一年也可產出蚯蚓200斤、蚯蚓糞300斤,僅賣蚯蚓就能收入3000元,還能減少化肥支出?!澳壳?,基地已吸納周邊多個生姜產區的秸稈,為上百戶農戶解決廢棄物處理難題。”黃勝表示,下一步基地將擴大覆蓋范圍,并開設蚯蚓養殖小課堂,向農戶傳授技術,推動循環農業理念落地生根。
新派融媒體記者:張耀中/文圖
通訊員:彭程萬里
編輯:劉小麗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