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近日,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南王家碼頭村一條長1100米、寬5米的生產路完成了“華麗變身”——曾經的土路“痛點”被平整堅實的沙石路取代,不僅暢通了村民勞作的“最后一公里”,更通到了大伙兒的心坎上。

這條生產路,是連接村內數十戶大棚種植戶與外界市場的“主動脈”。多年來,路面坑洼不平,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難行,成了村民們的一塊“心病”。
“以前這條路,可真叫人頭疼!”村里種植西瓜的老把式王先生回憶起來直搖頭,“特別是趕上西瓜上市的時候,三輪車走在上面顛得厲害,一車西瓜,等運到地頭,好幾個都‘開了瓢’,看著真心疼!下雨天就更別提了,茼蒿運不出來,干著急沒辦法。“這條“煩心路”不僅增加了運輸成本和損耗,更制約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修路,成了大家最強烈、最共同的期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村干部工作的“風向標”。在了解到村民的強烈訴求后,南王家碼頭“村兩委”迅速行動,將修繕這條生產路提上了日程。經過實地勘察和預算,村集體果斷決策,投入2.3萬元集體收入,用于購買沙子和洗刨料等鋪路材料。很快,機械和人員進場,原本坑洼的土路開始了它的“升級”之旅。
“村集體的錢,就要花在為民辦實事的刀刃上!”南王家碼頭村黨支部書記王德林話語鏗鏘,“這條路關系到那么多種植戶的生計,再難也要修好。我們投入這2.3萬元,換來的是百姓實實在在的方便和增收的希望,這筆賬,值!”
漫步在新鋪的生產路上,腳下是平坦堅實的路面,眼前是連片的蔬菜大棚,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里透著滿滿的干勁。“這路鋪得太是時候了。現在我這三輪車開得穩穩當當,西瓜能完好無損地運出去,賣上好價錢。”王先生的臉上樂開了花,“路好走了,我們干活的勁頭更足了!”
種植茼蒿的劉大姐也喜不自禁:“以前下雨天愁得睡不著覺,現在心里踏實多了。路通了,心氣也順了,村里真是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
新派融媒體記者:張耀中/文圖
通訊員:張萍 張琪
編輯:王首榮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