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訊 在濰坊市奎文區,有一處被孤獨癥兒童家長們視為“希望驛站”的地方——濰坊衛恩醫院兒童康復中心。這里的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紀培紅,以其真摯的同情心、強烈的責任感和卓越的專業能力,八年如一日,情系殘疾兒童及其家庭,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搭建起一座堅實的“連心橋”,溫暖了上千個特殊家庭。

紀培紅(右一)在工作中。
紀培紅與特殊兒童康復事業的結緣,始于一份刻骨銘心的親情。她的侄女佳佳(化名)是一名孤獨癥兒童,曾經,她和家人帶著佳佳四處奔波、求醫問藥,深切體會過其中的艱辛、迷茫與期盼。看著佳佳在專業的康復訓練下狀況逐漸穩定,一個強烈的念頭在她心中生根發芽:要創辦一個能真正理解、幫助這些“星星的孩子”及其家庭的康復機構。
正是這份因愛而生的共鳴,讓她在青島成立了最初的康復機構。剛入行時,她與家長們交流,常常因為感同身受,未語淚先流。這份深植于血脈的同理心,并非脆弱,而是她日后工作中無窮無盡的耐心、細心與愛心的不竭源泉。
2017年,她收到了濰坊一家醫院的誠摯邀請。同年11月,她毅然帶著4名核心教師團隊和11名信任她的孩子,從青島來到了濰坊,開啟了新的奉獻之旅。
在濰坊衛恩醫院入職并擔任兒童康復中心副主任后,紀培紅在主管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專注于提升教學質量和豐富服務內涵。她深知,康復效果是機構的生命線,更是孩子們未來的基石。她狠抓團隊專業培訓,引入先進康復理念與技術,結合實踐經驗,開發了一系列更貼合本地兒童特點、實用性強的康復訓練課程。她要求老師們對每個孩子的情況了如指掌,制定個性化方案,并定期評估調整。

紀培紅(左一)與家長交談。
她情牽家庭困境,為家長排憂解難。特殊兒童康復往往需要父母一方長期陪伴,導致家庭收入減少,經濟壓力巨大。紀培紅不僅關心孩子,更體諒家長的“愁”與“盼”。對于特別困難的家庭,她主動伸出援手,推行學費減免政策。其中,有一位來自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接受康復訓練的五年間,累計獲得了數萬元的學費減免,極大地減輕了家庭負擔。據統計,自來濰以來,已為數十個困難家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費用減免,減免總額累計達數十萬元。
當她看到很多家長因長期陪伴孩子而與社會脫節,缺乏收入來源和自身價值感時,她積極探索“康復+就業”幫扶模式。利用各種資源,幫助有意愿、有能力的家長進行技能培訓,甚至提供創業指導或靈活就業崗位,讓家長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能實現自身價值,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八年的堅守與付出,紀培紅贏得了服務對象的廣泛好評和社會的認可。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深刻詮釋了新時代殘疾人工作者“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精神風貌。她從一個人的初心出發,帶領一個團隊,搭建起一座通往特殊兒童及其家庭的“連心橋”。這座橋,以耐心為基,細致入微地觀察引導;以細心為柱,科學嚴謹地制定方案;以愛心為梁,溫暖包容地給予支持。
新派融媒體記者:李國棟/文圖
編輯:馮媛媛 祝超 李愛花
一審:慈兆慶 二審:劉鵬 三審:王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