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仲觀平:思想之光照亮奮進之路——寫在山東回顧“十四五”、展望“十五五”之際
(一)
2021—2025,時間巨筆如椽,奮進腳步鏗鏘。
當思想的偉力注入發展的動脈,當“挑起大梁走在前”的號角響徹山海,這片孕育了儒家文明的熱土,正以一場高質量發展的深刻嬗變,寫下山東“十四五”時期嶄新而輝煌的答卷。
五年砥礪,山海作證!這五年,是山東將殷殷囑托化為實踐偉力的五年,是將戰略指引轉為發展勝勢的五年。這背后,是山東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道路的堅定執著,是以“走在前、挑大梁”的魄力開辟高質量發展新境界的生動實踐。
當我們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的交匯點回望,這條奮進之路,愈發清晰明亮。
(二)
科學思想的偉力,是發展的根本動力。觀念的“總開關”一旦打開,發展的格局便會為之一新,實踐的天地隨之豁然開朗。
回望“十四五”,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親自擘畫“十四五”藍圖,引領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在山東發展的關鍵時刻,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寄予厚望重托,為山東發展指明方向。
2021年,“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三個走在前”的殷殷囑托,如燈塔般為山東的奮進航程立起新坐標、確立總航標。

2023年9月,總書記的腳步深入棗莊的石榴園與鄉親們中間,聚焦“鄉村產業振興”與“農民增收致富”這篇大文章,指引特色產業發展之路,夯實共同富裕的根基。
2024年5月,總書記再次踏上齊魯大地,賦予山東“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的時代重任,并從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等關鍵維度,指明新征程上的攻堅方向。
總書記五年三赴齊魯,從“走在前”開篇破題,到“挑大梁”縱深推進,戰略指引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要求一次比一次具體,使命一次比一次光榮,責任一次比一次重大。這聲聲囑托,是貫穿山東這五年發展最激昂的主旋律;這步步指引,是推動齊魯大地發生深刻變革根本的原動力。
這五年,是山東省委、省政府牢記“國之大者”,將諄諄囑托轉化為施工圖、任務書的五年。
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謀篇布局,到一次次省委全會精準施策;從多次與民營企業家舉行座談,釋放“不能變也不會變”的強烈信號,到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提振消費工作大會等,全省上下一步一個腳印,在各領域專項部署協同發力,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務求將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創造性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讓思想的磅礴偉力,在齊魯大地的火熱實踐中綻放出璀璨光芒。
這五年,是億萬山東人民在偉大思想感召下勠力同心、砥礪前行的五年。
我們看到,2024年全省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38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難題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我們見證,面對全球市場的波譎云詭,外貿企業迎難而上,奮力在風雨中闖出新路,今年上半年全省進出口同比增長6.8%;我們感受,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廣大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擔當作為成為時代強音。億萬齊魯兒女正以主人翁的姿態,共同執筆,奮力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的壯麗新篇。

這五年,是山東發展方式深刻變革、結構優化升級、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五年。
從追求速度規模的“量的積累”,轉向更加注重“質的提升”;從傳統要素驅動,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人才支撐;從部分領域行業的“單點突破”,轉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各環節的“系統變革”,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履,具化為新舊動能的迭代、產業體系的現代化重塑、綠色低碳的深入實踐,成為塑造山東未來的決定性力量。
實踐雄辯地證明,思想的偉力,總能穿透時光、照亮現實。山東這五年一切深刻變革與氣象更新的源頭活水,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三)
10月11日上午,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在海陽黃海之濱迎來第二次遠征,這也是東方航天港第20次成功“送貨”到太空。“火箭大省”的新標簽,正刷新人們對于山東的認知。
適應新時代,引領新時代,總是因提出問題而警醒,因解決問題而進步。
經濟大省“走在前”,注定了要先期遭遇發展中的“成長煩惱”;經濟大省“挑大梁”,就必須扛著“時代之問”率先作答——
當“新舊動能轉換”進入深水區,如何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無縫接續、同頻共振?當“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怎樣的“齊魯樣板”才能承載“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在百年變局的驚濤駭浪中,又該如何精準拿捏“發展”與“安全”的平衡藝術,筑牢行穩致遠的根基?
回答這些時代之問,在固有的認知框架內難以找到完美答案,卻恰恰成為山東在“十四五”期間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觀念更新與實踐突破的現實起點。
五年來,從中央的宏闊擘畫到省委的精準落子,山東對自身發展方位的判斷日益清醒,對前行路徑的思考日益深邃,對奮斗目標的謀劃日益堅定。一系列關乎“怎么看”與“怎么辦”的重大命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輝指引下,得到了最堅定、最清晰、最有力的回答,展現出磅礴的真理力量與實踐偉力。

以“創新”驅動引擎,重塑經濟筋骨。
從“山東制造”向“山東智造”的躍遷,不僅是概念轉換,更是發展動能的根本性重塑。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雙雙問鼎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3%”這一結構性指標,標志著創新已從“助推器”升級為“主引擎”。濟南深耕空天信息,棗莊錨定“北方鋰電之都”,16市在“因地制宜”中競相開辟新賽道,正是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最生動的注解。
以“協調”擘畫藍圖,打開發展格局。
破解東西失衡、城鄉分野的舊有格局,山東縱深推進濟青“雙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推動區域發展優勢互補、整體躍升;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山東把出海口“搬到”沿黃流域企業的家門口,陜西80%的進出口集裝箱以山東港口作為服務口岸;破解鄉村發展瓶頸,山東以片區建設作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重要抓手,全省梯次建設片區2070個,覆蓋行政村1.8萬個。從區域聯動到城鄉融合,從陸海統籌到鄉村振興,齊魯大地上,繪就了一幅區域協同、城鄉共進的恢弘畫卷。
以“綠色”描繪底色,轉變發展模式。
這五年,是山東發展底色最為深刻的變革期。鋼鐵、石化等重點行業先進產能占比超40%;“綠電”裝機歷史性超煤電,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1%;能耗強度、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一系列硬核舉措昭示著與過去粗放增長方式的徹底決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融入血脈,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質量”協同并進,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愈發清晰。
以“開放”拓展空間,鏈接全球資源。
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山東沒有收縮戰線,而是以更大魄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山東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1.3萬列,成為全國用時最短突破萬列的省份;開通外貿航線260條,通達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700多個港口;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等開放平臺能級持續提升,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山東正從“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向“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樞紐”邁進,以河的通達連接內外,以海的胸懷擁抱世界。
以“共享”凝聚人心,踐行發展初心。
一場戲的舞臺有多大?曹縣的“一元劇場”給出了答案。這臺持續6年的大戲,已累計演出400余場,惠及20萬人次。發展的價值,最終要由人民共享來檢驗。從財政支出持續向民生傾斜,2024年首次突破萬億元、占比80%左右,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穩步增長,再到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扎實推進,山東發展的“溫度”可觸可感。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發展的成果正惠及每一位齊魯兒女。

事實證明,理念一變天地寬。
五年,不過是時間長河的一瞬,卻足以讓一個經濟大省重塑筋骨、煥發新顏。發展理念之變,引領發展動能之變,推動發展格局之變。它不僅推動山東GDP即將跨越10萬億歷史性關口,更在深刻的結構調整與動能轉換中,塑強了抵御風浪的堅韌筋骨,奠定了未來長遠發展的穩固基石。
(四)
五年之變,是一場發展邏輯的重塑,也是一次發展氣象的煥新。
當文化的生命力被時代喚醒,當優良作風凝聚起攻堅合力,當發展成果轉化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一幅厚重而溫暖的現代化圖景,正在齊魯大地漸次展開。
以“第二個結合”開辟文化“兩創”新境界,齊魯文化綻放時代華彩。
一朵花的能量有多大?菏澤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生物醫藥等產品260余種,年產值達130億元,帶動就業超過50萬人。每年4、5月份,牡丹進入盛花期,10余個牡丹觀賞名園遍布全城,游客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
“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論斷,在山東的實踐中得到生動印證。2024年,全省旅游收入突破萬億元,文旅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8%,規模以上文化新業態企業營收增長26.5%……數字背后,是山東對厚重歷史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從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搭建文明互鑒的“思想平臺”,到“山東手造”讓非遺技藝融入現代生活;從東方航天港化身文旅打卡新地標,到鄉村儒學講堂潤化鄉風……文化不再只是書本中的記憶,而是成為驅動產業升級、賦能社會治理、凝聚精神力量的“活性因子”。

從歷史深處走來,與時代發展同頻,齊魯大地文化“兩創”的“一池春水”生機盎然,人文與經濟交融共生,升騰起“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氣象。
以鐵規矩鍛造好作風,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文件內容更精簡、要求更明確;報表、掛牌少了,檢查考核更加務實;剎住了違規吃喝的歪風,干事創業的氛圍更濃厚了……談到近期工作中的“小變化”,不少黨員干部感受頗深。
黨的紀律和干事創業是內在統一的。有了鐵規矩、硬杠杠,正是為廣大黨員干部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探索“松綁減壓”,推動干部在遵規守紀、清正廉潔的前提下大膽干事。
近年來,從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到整治“會所中的歪風”,從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到以黨政機關帶頭過“緊日子”托舉老百姓“好日子”,全省上下持續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從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作風問題切入,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反腐,打出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組合拳”,推動黨風政風煥然一新。
新風正氣,浸潤的是社風民風,凝聚的是奮進合力。將作風建設深度融入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實施,實現政治生態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齊魯大地上,干事創業的環境更加清朗,干事創業的勁頭更加充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能。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強“獲得感”,人民群眾精神面貌更加昂揚。
前段時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海外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段17秒的視頻,向世界展示山東威海新晉頂流打卡地——至海港灣海上足球場,并配文“在中國,人民始終占據每一處公共空間最重要的位置。”這恰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生動體現。

“十四五”以來,全省已改造老舊小區1.5萬個、270多萬戶,老城區改出新生活;完成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改革,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率90%以上;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3萬戶,在全國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績效評價中名列第一;連續四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10個省份,“高效辦成一件事”成為政務服務新常態。以改革創新護航民生溫度、托舉發展高度,正是山東答卷的鮮明底色。
最深刻的變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歸于人,最強大的動力源于人。
山東高質量發展每一項成就的取得,說到底靠的是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今天的山東,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無數黨員干部、經營主體、基層群眾以堅定而扎實的“一小步”,共同勾勒出山東奮進的壯闊圖景,也照亮了一個大省邁向未來的光明之路。
(五)
五年奮進,氣象萬千;五年變革,守正開新。
放眼今天的齊魯大地,新質生產力拔節生長,綠色低碳轉型堅定有力,文化“兩創”繪就時代新卷,民生福祉書寫“穩穩的幸福”。山東正以一場全面、深刻、帶動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嬗變,作答“何以走在前”的時代命題,淬煉“何以挑大梁”的硬核擔當。
站在“十四五”與“十五五”交匯的歷史關口,山東有足夠的底氣!這底氣,來自五年來夯實的產業根基、激活的創新動能、優化的營商環境和凝聚的人心力量。山東更有奔涌的銳氣!這銳氣,是“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堅定,是“敢為天下先”的開拓魄力,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
前路潮涌,使命在肩。一個始終胸懷“大局”的山東,一個動能更加“強勁”的山東,一個發展持續“迭代”的山東,正以思想之光照亮奮進之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航程中,繼續破浪前行、譜寫新篇!
來源: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編輯:李婕寧 李新花 劉曉哲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