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預制菜標準制定,優化生產監管
●推廣“食安哨兵”制度,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和社會監督
●積極推進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單位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
□記者 王鶴穎 報道
本報濟南訊 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若干措施》,聚焦食用農產品、網絡食品、餐飲服務等方面,提出25條具體措施,健全“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監管機制,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健全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機制方面,試行食用農產品風險分級分類管理,制定重點問題食用農產品主要風險點和風險等級劃分原則,嚴格管控高風險品種和生產方式;強化肉類產品源頭質量管控,全面實施生豬屠宰質量管理規范,加快推進牛羊集中屠宰,強化肉類產品檢驗檢疫出證查驗;強化市場準入查驗銜接,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強化進貨查驗;推動全鏈條信息化追溯,推動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電子出證系統建設,完善“魯牧云”系統功能,探索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和動物檢疫證明融合出證。
強化食品生產經營許可與監管協同方面,嚴把審批準入關,依法依規開展食品生產經營許可書面審查和現場核查;嚴格發證后監管,申請人取得食品生產許可后3個月內,或未經現場核查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后30個工作日內,監管部門應當對其開展監督檢查;完善食品安全檢查員制度,指導各市探索按照本市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者數量配備專業化檢查員;推進傳統特色食品認證和食藥物質健康聲稱,推進預制菜標準制定,優化生產監管。
建立網絡食品經營監管協作機制方面,加強網絡食品銷售協同治理,指導網絡銷售重點問題食用農產品的生產、收購主體按規定開具、展示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省級研究制定網絡銷售食品監管工作指南;落實網絡訂餐平臺和經營者主體責任,建立網絡訂餐平臺與監管部門協同機制,推廣“食安哨兵”制度,強化無堂食外賣監管和社會監督。
健全餐飲服務協同治理機制方面,強化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綜合監管,積極推進學校、養老機構、醫院等單位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穩妥推進加工制作過程公開;完善校園食品安全協同管理機制,加強對學校食品安全相關工作的統籌管理和指導,建立健全學校食堂大宗食材供應商不良記錄清單和資質評審制度,加強校外托管機構食品安全管理,完善聯查聯動機制。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編輯:張永超 李新花 劉曉哲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