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制造是山東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我省重點打造的輕工標志性產業鏈細分領域之一。作為與房地產“唇齒相依”的產業,我省家具市場正經歷深度調整。
日前記者走訪發現,適老化轉型、內外銷并舉、數字化升級……不少家具企業在積極擁抱新課題、新身份。“從今年前三季度看,山東家具消費情況保持了總體穩定,智能化、定制化等需求則出現高速增長。”省工信廳輕工紡織產業處副處長紀建富說,山東家具產業逐漸在重構中掙脫傳統路徑依賴,展現出一系列結構性、趨勢性變化。
“適老”不跟風
長護險鋪開將成利好
10月22日,淄博市桓臺縣舉行“桓熙樂”養老服務品牌發布會,整合當地34家養老機構、4794張床位的資源構建多層級養老服務體系。一大早,山東普澤健康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厚波就來到了同期舉辦的銀發經濟博覽會,與許多同行不同,他推薦產品時不愛提“適老”這個標簽。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的22.0%。銀發經濟升溫,適老消費作為養老產業的核心板塊呈現“量價齊升”態勢。送上門的“東風”為何不跟?“我更偏向強調全年齡家具,但這些家具中隱含了老年人友好功能在內。”鐘厚波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帶扶手的床,但扶手可拆卸可調整;又比如同樣是海綿沙發,但高度可調節,硬度也相對高一些,這樣方便助力老年人起身。
“不跟風”的鐘厚波,其實是適老家具行業的“老人”。大約10年前,國家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一些從事酒店、辦公家具制造的企業敏銳地嗅到了商機,試水養老家具板塊,普澤健康是其中的一家。“相比前幾年,現在新建的養老機構在變少,產品利潤開始下降。”鐘厚波說。
不是“不跟風”,而是看清了“風向”:銀發群體中,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一代數量增加,他們有更強的消費能力、更開放的消費觀念,對生活品質有更高期待。“這個群體對產品‘適老’但不‘顯老’的要求高;再就是,養老機構以外的消費場景中,這類家具主要由子女輔助購買,消費更加理性。”鐘厚波表示,國內適老家具從借鑒模仿國外產品做起,但如今在國際展會上,中國的適老家具、家居有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現,這個從“跟跑”轉向“并跑”“領跑”的過程,也要求企業深耕這一細分賽道,用產品而不是用“標簽”說話。
今年,“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對家具類消費產生了明顯的撬動效應。但總體看,適老化家具從中分羹不多。“適老化家具的概念還在普及中,線下還需要大量的推廣、服務成本。”鐘厚波提到,參照日本等國家的經驗,長期護理保險在中國的全面鋪開,不僅能為居家適老化改造提供資金支持,還將改善社會對適老消費的認知,有望帶來適老家具產品的持續升級和消費潛力的充分釋放。
出海建渠道
盡快形成品牌影響力是關鍵
山東是家具出口大省。今年以來,加征關稅導致省內部分出口美國的定制家具企業面臨困境。一方面,許多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傳導至終端售價,帶來價格敏感型消費者的流失。另一方面,油漆、五金、膠黏劑、海綿等原輔材料價格也普漲,疊加效應使得制造成本短期內急劇攀升。
但從長期看,關稅壓力成為行業升級的催化劑,一些轉型快的企業已吃到“紅利”。淄博寶恩家私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一家。如今,在美國的家具行業垂直類平臺和亞馬遜、Tiktok等公共網站上,能直接看到這家企業的推廣內容。
“之前我們主要是跟品牌商、分銷商接觸,不直接跟消費者打交道。關稅政策變化后,利潤壓縮,市場競爭力減弱。”董事長張繼國表示,寶恩從建立自己的海外網站做起,實現產品直接觸達終端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產品本地化配送,既能縮短配送時間又能降低物流成本,擺脫了傳統OEM模式中受制于人的局面。
實際操作起來并不容易。“比如說人才問題。”省家具協會會長韓慶生介紹,省內有這方面想法和需求的企業不少,有像寶恩這樣從代工轉向自建渠道的,也有內貿企業轉而開拓國外市場的,“并不是從傳統營銷部門抽調兩個人充實外貿部門就可以,很多工作需要從頭開始。”寶恩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參考以前的客戶推薦,另一方面在國外招聘既熟悉家具行業又有渠道資源的高校畢業生。目前,自主品牌這塊,寶恩國內與國外的銷售額比例大約是二比一,而跨境電商渠道帶來的增長很快,預計明年就能調整到一比一甚至實現反轉。
今年上半年,山東家具出口額整體下降,但濟寧及青島家具出口表現較好。以濟寧曲阜鴻勝木業為代表,產品以散件包裝形式出口國外,通過海關屬地遠程查檢等便利化措施實現快速通關。這種“散件出口、當地組裝”的模式降低了物流成本,也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
“無論哪種做法,可以預期的是,采取類似做法的企業會越來越多。”在張繼國看來,目前最重要的是盡快形成品牌影響力,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希望協會等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進一步提升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
跨界做整裝
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塑
今年國慶期間,湖南長沙開福區的長沙視谷中心街上,一家大型的實木全案整裝生活館開業,這是青島良木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外開的第一家整裝大店。
良木有42年生產制造成品家具的經驗,以前的產品是“被動適配”房屋風格。如今,對有裝修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在良木的展廳可以獲得全屋設計、基礎裝修、全屋定制、成品軟裝等一站式消費體驗。
青島良木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部經理于海英介紹,2020年起,企業開始加大國內市場開發,相比國外市場,國內市場更偏好個性化、定制化家具。另一方面,工廠生產與客戶需求常常產生很大偏差,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很可能光安裝定制就得耗費十天半個月,業內有句話叫“三分制造、七分安裝”,客戶體驗很不好。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我們借鑒了國外的定制家具生產設計系統,耗時三年在此基礎上建立模型,和生產設備相連接,并梳理優化流程,讓生產精準匹配現場實際需求。”青島良木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部經理王鵬表示。良木還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分別向上游設計、裝修和下游軟裝延伸,去年正式落地全屋整裝業務,從傳統的家具生產商轉型升級為全案整裝設計與落地交付的服務商。
“大規模量產”的傳統制造模式很難適配個性化、碎片化的國內市場需求,這是許多家具企業轉型的首道難關。良木之前服務國外市場時就堅持走高端路線,有一定小批量多品種生產能力,為在較短時間完成國內市場的產品調整打下了基礎。
良木的轉型中,數字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到防撞墊、鉸鏈,大到廚房、衣帽間等,涉及的供應鏈有數百個。于海英提到,目前生產和銷售數據打通情況較好,后續將進一步打通經銷商和企業內部數據。記者了解到,我省多數家具企業尚處于數字化轉型初級階段,目前,我省也在通過“專家講授+深度交流+實地考察”的教學模式,指導幫助企業開展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技術研發、數字化生產、數字化營銷等全流程改造,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重塑。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編輯:劉曉哲 李婕寧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管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