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間,山東TIR持證人數(shù)量、車輛保有量、年發(fā)運量全國居首
一腳油門,從山東開到莫斯科
11月10日,把滿載俄羅斯菜籽餅的貨車停進停車場,山東漢龍物流有限公司駕駛員朱春生快步走進辦公樓,打印下一趟國際公路運輸(TIR)的單據(jù)。
這是他一年多以來在這條萬里“絲路”上的第7次往返,見證著濟南TIR跨境運輸物流通道從零起步,成長為連接上合組織國家的重要物流通道。
“卸下從新西伯利亞運回來的菜籽餅飼料,保養(yǎng)一下車,下午5點多就又出發(fā)了。一腳油門,從山東開到莫斯科。”午后的濟南晴空萬里,俄羅斯卻已是大雪紛飛。這樣的風雪兼程,朱春生已從最初的陌生緊張,變?yōu)槿缃竦膹娜輵獙Α?/span>
朱春生是河南周口人,從事貨運10余年,如今在山東扎下了根。一年前,公司拓展TIR跨境運輸業(yè)務,他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司機。“去年10月16日,我們從濟南發(fā)車,第一次跑,兩個車都是雙駕,裝的是中高端國產(chǎn)衣架,在俄羅斯售價比國內(nèi)高。”
“那會兒心里沒底,不知道路上會碰上什么。車上備著面條、雞蛋、大米,像搬家一樣。”他坦言,最初的想象里,異國的道路充滿了未知。“我們開著國內(nèi)的導航,再配上俄羅斯本地導航,雙保險。”
出乎他意料的是,這條通道的便利性與可靠性超過預期。“就像送快遞一樣,我們從中國客戶手里接貨,直接送到俄羅斯客戶倉庫,門對門直達,中間不換車、不卸貨、不倒貨。”朱春生說,跨境運輸雖遠,但比起以往跑國內(nèi)長途“時間卡得死死”的煎熬,反而更省心省力,第一次往返用了20多天。

一年多的跑車,最直觀的變化莫過于從“單向奔赴”到“雙向滿載”的飛躍。“以前回程多半放空,現(xiàn)在完全不同了。”朱春生細數(shù)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俄羅斯飼料和原材料被運到山東。去程的貨物品類,也從單一的衣架,擴展到五花八門的毛巾、水果、汽車配件等,甚至還有衛(wèi)星電視接收天線、裁布機。“感覺俄羅斯市場上,咱們‘中國制造’的身影無處不在,而且品類越來越豐富。”
朱春生說,俄羅斯一年有近八個月的雨雪天氣,路面結(jié)冰是常態(tài)。嚴寒中,也有溫暖不期而遇,最讓他感動的是俄羅斯司機的友善。“這一次回程,路面結(jié)冰,我們有車陷進雪里了,幾個俄羅斯人看到后拿著鐵鍬來幫忙,還指揮我們繞開不好走的路段。”他說,有的俄羅斯司機還會主動問他們需不需要柴油。
在莫斯科郊外的倉庫,俄羅斯客戶通常會自己安排卸貨。“我們只要把車倒上平臺,他們查驗鉛封、拍照留證后,開門卸貨。”朱春生說,他們?nèi)逃梅g器交流,但有時網(wǎng)絡信號時好時壞,還得靠比劃。
這份工作固然辛苦,但朱春生覺得值得。“比國內(nèi)跑車收入高一點,還能看看世界。在俄羅斯超市看到青島啤酒時,心里挺自豪的。”他笑著說,當?shù)爻鲎廛囁緳C說中國商品的高性價比是核心優(yōu)勢,對俄羅斯消費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這條通道的繁榮,在車輪上得到了最真實的印證。“以前路上很少見到中國車牌的大貨車,現(xiàn)在一天能碰上近20輛。”朱春生說。
從衣架到電商貨,從回程放空到滿載而歸,車輪滾滾中,山東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十四五”期間,山東TIR持證人數(shù)量、車輛保有量、年發(fā)運量三項核心指標全國居首。
(大眾新聞記者 陳景郁)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李婕寧 李新花
一審:賈春毅
二審:孫瑞永
三審:賈春毅














